
精选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第一篇古诗诵读。这首诗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短短的20个字中,就有10个数字,这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巧妙地将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等景物编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宁静、清远、恬淡、秀美的山村风景画。
全诗描绘的意境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炊烟袅袅的小山村,村子里有几户人家,山顶上有几座小亭子,路旁盛开着美丽的鲜花。
诗中的“二、三”虚指方圆之地,“四、五”泛指村落之小,“六、七”体现亭台之隐约可见,“八、九、十”形容山花烂漫,多而绚丽。
整首诗朴实有趣,琅琅上口,令人回味不已。
二、说教学目标
我上的是《一去二三里》的第一课时,定的教学目标是
1.本课要求会认的十二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山村景色的美丽、恬静。
教学重难点是认识12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说教学设计
这是孩子们在语文课本里首次以语文课的标准学习古诗,但并不是第一 ……此处隐藏17186个字……“自由”,对于语文学习力较弱的同学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指导。
此外,由于课文中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对于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破裂而导致的革命者被捕被迫害的事件,学生可能不一定完全理解。这就需要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感悟。
三、教学目标
目标一:
认识“棺、叛、乾、坤、罕”,会写“囚、躯、棺、叛、逆、颠、罕”。
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能结合字形,在具体的诗歌语境中,重点理解“囚”的写法与含义。通过重点字的点拨,加深对课题的理解。对于《囚歌》中两次出现的“自由”,则通过比较的方法,加深学生的认识。
目标二:
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含义或作用,进而读懂全诗。使学生体会诗歌精练、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
以《囚歌》为例,教师在对课文第一节的处理上,可以抓住其中的一些关键词作为突破口。如在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这一句中, “人”与“狗”、“门”与“洞”、“紧锁”与“敞开”等词语,都蕴含着两层意思。这是诗歌中的一种很有特色的写作手法。如 “人”这个词语,表面看指的就是人这一个体,实际更是指像叶挺这样坚贞不屈的革命者。所以,通过对比与分析,学生只有在弄清这些关键词含义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地感知诗歌的写作特色。
目标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革命者为捍卫信仰和尊严不惜牺牲的伟大精神。了解诗的写作背景。
《囚歌》和《我的“自白”书》是革命者坚定意志的赞歌。教师应借助朗读,去感染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句,感受叶挺与陈然为捍卫信仰和尊严不息牺牲的伟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