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七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柳先生传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分享。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篇1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通榆县第二中学的海燕。今天我要说课的篇目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二十课《传、书、序、箴四篇》中的第一篇《五柳先生传》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文言文教学,我们既要引导学生能够翻译背诵,还要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他们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五柳先生传》是一篇文笔流畅、用语精炼、意蕴深远、情感丰富的美文,它向人们展示了陶渊明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语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说目标 :
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赏析精美语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有感情诵读能力、从重点语句赏析课文的能力、拓展相关文学知识的能力。 ……此处隐藏14188个字……(2)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忘怀得失,不追名逐利)
(3)不求甚解 (志存高远,可见先生胸襟开阔)
(4)不能常得 不蔽风日(安然自若,不为境所困,乐观开朗)
(5)不吝情去留 (去留无意,可见先生耿直率真)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直性格的反映。)
3、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为了自得其乐,表现了先生开朗的性格。)
4、生活条件如此恶劣,作者为何还能“晏如也”?全国人民都要学习他这种精神吗?(不为境所困,乐观开朗)
5、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与“传”中的“不慕荣利”相照应,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第五环节,小结五柳先生个人档案。
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我打破了传统的板书形式,采用了表格方式对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做了一个总结,便于学生记忆
第六环节,设计课外延伸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陶渊明有更深的认识,尤其更进一步理解作者那种归隐山林,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从而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第七环节: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以上便是我对这堂课的拙见,如有不妥,望各位同仁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