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说课稿周长汇总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说课稿周长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说课稿周长 篇1(一)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p100~p10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新课标里提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生活实际,本课时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分别为:
1、 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并能指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 结合具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能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 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我给这个 ……此处隐藏8712个字……仅掌握规律,还学会数学的思想。
三、教学内容的创新处理及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猜”
创设:老师能一下子“看出”练习题中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情境,与学生做练习计算的费时费劲对比,让学生知道可以用“看”的方法,判别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让学生猜一猜:老师能判别的方法是看什么,怎么看?
2、自主探究————“探”
⑴给学生自由的猜想与讨论:
看什么?(分子)怎么看?
(分母)(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⑵过程分两块:
一探一发现:
是在学生发现发看分母的基础上,引导讨论到底看分母的什么特点?(老师必要时加以引导,使学生探索中获取新知:一个分数,分母中含有2或5两个质因数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二探二发现:
让学生在再举的例证中检验、修改得出一个分数必须是一个最简分数。
学生参与了探索规律的全过程,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创新精神。
3、引伸问题————“引“
讨论⑴:
为什么一个最简分数,分母除2和5外,不含有其它质因数,这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反之,这个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呢?
在这个环节里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高潮,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
讨论⑵:
一个最简分数里所含的质因数2、5的个数与它化成小数时,所得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呢?
这题仅做为课后的思考题,让我们学生的思维能延续拓展到课外去,使学生永保一颗求索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