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霖铃说课稿集合六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霖铃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霖铃说课稿 篇1这篇文章被编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笔落惊风雨”专题“词别是一家”板块。专题所选皆为千古名篇,所写尽是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这一板块萃集了婉约派四大代表人物的作品,所写尽是离愁别恨。《雨霖铃》“寒蝉凄切”通过描写清冷的秋景,表达了恋人们难以割舍的离情,感人肺腑,最能引起学生的恻隐之心,柳词细腻的情态刻画也会对学生的写作产生影响。
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对古典诗词并不陌生,也掌握了阅读这类文体的基本方法,但还没有养成运用想象,调动情感来填充意象,品悟意境的习惯;另外,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但是对这种纯粹的本真的情感体验得较为肤浅,所以在理解作者情感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鉴于以上分析,根据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我将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学习本文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作技巧,发挥想象,把握词中意境。
3。感悟词中离情,获得精神成长。
那么本文的教学重点就是感悟词中的离情;教学难点则是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把握词中意境。
接下来,我 ……此处隐藏13415个字……课堂练习
1、王国维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分析此词中写景的词句以及这些词句所抒发的感情。
2、作者在写这三个场景时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自古以来写离愁别绪的诗非常多,大多都能注意情景的结合。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前者写别前的环境,后者写别后之景,但给人的感觉却没有此词写离别写得这么曲折详尽、缠绵细致,意境深远,试讨论此词在写作技法上有什么突出之处?
点拔:1、抓住文中的三个场景,“别前”“别时”“别后”,进行分析。
2、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可用前三句作示范分析:前三句几乎纯用典型景物刻划别前环境氛围,写景为主,而又笔笔含情。
3、引导学生从文体入手,“词”相对于“七绝”来说,篇幅较长,它要求而且允许作者拓展笔墨,充分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表现一个比较完整的过程。
(八)总结:(结合板书总结)
1、词的主要内容;2、艺术特色;3、名句鉴赏方法;
板书设计: 雨霖铃
别前(实)--情语:执手相看泪眼
景语 情景交合
情语 实写:寒蝉 骤雨 虚实相济
别后(虚)--景语 虚写:烟波 烟暮
(九)布置作业:让学生将此词改写成现代诗。
(十)教学反思
从传统知识灌输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到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再到重视意义建构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说明教育理念在不断推陈出新。但我个人认为:无论哪种理论、理念都要切中教学实际,符合学生实际,结合教育资源实际,不要惟理论而理论,惟理念而理念。本课采用的方法、理论不知当否,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