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再让学生经历按指定的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操作过程,借助图形的直观变化,帮助学生感知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同时教材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贯穿整个单元的始终。这样的安排,既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同发展,也能为以后学习用比例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比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过程方法的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扩大或缩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 ……此处隐藏6863个字……何使位似比分别是3和4。
设计思路:目的在于让学生应用所学的位似知识来完成放大图形的工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操作前先由教师实物演示用橡皮筋放大图形的过程,让学生复习这一操作,再自己实践。在复习操作时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操作的合理性。
四、随堂练习
综合运用本节中学习的位似图形知识完成放大和缩小图形的任务。
情景设置:三角形ABC,任意在三角形外取一点O,连接AO、BO、CO,取其中点D、E、F。
教师提示:结定条件学生画出图形,连接D、E、F得到的三角形即是将原三角形缩小一半后的新三角形,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是原来三角形的一半。再让学生思考如何放大原三角形,强调位似比即对应线段的比。完成后让学生说明自己做法的合理性,再次强化对位似相关概念的理解。
设计思路:安排这组练习的目的在于利用学习的位似知识解决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放大与缩小图形。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中对位似图形的观察,学生得出位似图形的有关概念,通过做一做加深对位似中心,位似比的理解,并会求位似比,知道位似比即是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通过想一想复习了相似比知识,掌握放大和缩小图形的方法。最后通过练习应用位似知识来完成放大和缩小的实际操作,加深对位似知识的理解。
六、作业
习题4.12
第一题利用位似性质说明平行关系,综合运用位似、相似、线段的比、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这也是本节知识的一个重要应用。
第二题利用本节中学习的作位似图形的方法放大一个已知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