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说课稿合集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一、结合学情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的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可能性”。《可能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的新增内容。这一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知识领域的“概率”范畴,而概率已成为未来公民应该掌握的主要知识,它是培养学生随机性观点理解世界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要求:
让学生从生活事例中丰富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注重对事件可能性的理解。
这部分的知识是在学生已初步感受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我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不随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很容易被新异的事物所吸引。而可能性知识学生在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也常常利用生活中的经验自己解决,但他们没有与我们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所以可以联系实际出发教学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然而学生之间还存在 ……此处隐藏12335个字……键词:痴情、为……重复)
(3)木棉和橡树,两棵树的形象分别象征什么?(抓住关键词:送来、慰藉)
(4)橡树与木棉是怎样的关系?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并概括。
①解题:“致”是什么意思?谁致橡树?致橡树什么内容?
②14-15句:平等、独立
③16-17句:相互依存
④18-21句:关心、理解
⑤22-27句:各自独立
⑥28-29句:同甘共苦
⑦30-31句:相依不离
(5)32-36句总结:爱,就爱对方的一切。
4、课堂小结
(1)本文行文思路
先破后立。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提出理想的爱情观。
(2)结合背景,理解作者提出新型爱情观的缘由。
本诗写于1977年,“文革”刚刚结束。女诗人对“文革”中人性扭曲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反思,并结合几千年来中国妇女在爱情上总处在男尊女卑的状态,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独立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爱情独立宣言。
五、说板书设计
凌霄花攀附、炫耀
鸟儿痴恋传统爱情观否定
泉源奉献
险峰
日光、春雨
致
橡木棉平等、独立新型爱情观提倡
树相互依存
关心、理解
各自独立
同甘共苦
相依不离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课外阅读舒婷另一首朦胧诗代表作《双桅船》。
韦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