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数学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买电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初步培养学生探索、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对“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这一算理的理解。
二、说教法
本节课的设计大致可以分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阶段。问题解决的过程,正是学生们态度、情感、价值观及学习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说学法
为了达到“教是为了最终不教”的目的。因此,本课时主要进行指导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例如学习200+500,首先让学生交 ……此处隐藏11546个字……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第二问实际上是求正整数解的问题,而关键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2:
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 =10, =31,求首项 与公差d。
在前面例1的基础上将例2当作练习作为对通项公式的巩固。
例3:
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3cm,最低一级宽110cm,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
(四)反馈练习。
1、小节后的练习中的第1题和第2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目的:使学生熟悉通项公式,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2、若数列{ } 是等差数列,若 = k ,(k为常数)试证明:数列{ }是等差数列。
此题是对学生进行数列问题提高训练,学习如何用定义证明数列问题同时强化了等差数列的概念。
(五)归纳小结 。(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1、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
强调关键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 +(n—1) d会知三求一
(六) 布置作业。
1、必做题:课本P114 习题3。2第2,6 题。
2、选做题:已知等差数列{ }的首项 = —24,从第10项开始为正数,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目的:通过分层作业,提高同学们的求知欲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四、板书设计。
在板书中突出本节重点,将强调的地方如定义中,“从第二项起”及“同一常数”等几个字用红色粉笔标注,同时给学生留有作题的地方,整个板书充分体现了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