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时间:2023-05-19 10:09:29
最新《平面镜成像》说课稿范文

最新《平面镜成像》说课稿范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平面镜成像》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本节是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对光的反射的延伸,是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本节“平面镜成像特点”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在通过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中的成像问题学生在经历此探究过程中,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这个认识中由于视觉的问题存在一个误区“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在实验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把此问题纠正过来。教学中,要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对平面镜成像成像的规律学生易受到错误生活经验的影响,不能正确的了解镜中像和物体关系,特别是对像和物体 ……此处隐藏2493个字……

学生课后自己探究:

改变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大小是否改变?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左右相反的吗?

2、平面镜成像原理

让学生回忆“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提问:猴子最终有没有捞到月亮?为什么?

人眼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是因为由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射入眼中,引起了视神经的感觉,并不是光从眼睛发射向物体的。

如图所示,人眼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来判断物体位置的。人能看到像是因为有光线入人眼。点燃的蜡烛上p点射出的任意两条光线pa、pb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e1a、e2b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p′点,人就会感到p′点是一个“发光点”,而p′点就是p点的虚像。同理,蜡烛上的其他点也都能在平面镜内产生对应的虚像点,它们共同组成了蜡烛的虚像。因此,平面镜中的虚像是由射入人眼中的发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所形成的。(这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八、课堂小结: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虚像;

(2)像与物等大;

(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左右相反。

2、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以下要素(视学生的具体情况,可明确):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试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认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九、布置作业 :

让学生在理解科学探究的情况下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包括探究的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结论)

自读教材“球面镜”部分。

《最新《平面镜成像》说课稿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