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3-05-18 10:09:52
【推荐】美术说课稿范文集锦10篇

【推荐】美术说课稿范文集锦10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说课稿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说课稿 篇1

一 教材分析

《会变的线条》一课安排在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第十七课。“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美术活动与游戏有着内在的联系,想象和自由创造是美术活动与游戏的共同特性。尝试以缤纷的线条组成灵动的画面,也是儿童喜爱的游戏方式之一。画笔和色彩对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自幼儿时期,他们就喜欢在随意的涂鸦之中体味线条对视觉的冲击;体味创造的成就感;体味快乐。这种体味是审美的摇篮。在本课学习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线条,注意统一纠正某些线条的不规范名称。在认识线条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画笔,自由组织、画线,感受不同的线条、不同的方法所带给画面的不同视觉感受,也使学生体会到线条的搭配与组织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效果,并且学习敢于大胆组织画面,为今后的学习与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从三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

二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能认识不同的线。

2.创新探究目标:运用不同种线条组织一幅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懂得敢于尝试,大胆展现自己的个性。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艺术大师的以线造型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线条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了解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三 教 ……此处隐藏22186个字……,展现了艺术家眼中的自己。

1、用课件展示四幅艺术家的自画像。

(丢勒、真蒂莱斯基、金农、凡高)

a、你认识这些艺术家吗?是正面还是侧面?是否知道这些艺术家的相关背景?他们分别属于什么时期?

b、从这些自画像中,你看到了些什么?

c、画面是否暗示出创作者本人是一位画家?通过什么方式来暗示的?如果没有这种暗示,那又是为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

2、完成第61页的“思考与交流”:伦勃朗的三幅自画像。这些自画像各自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中年以后的伦勃朗接连遭受不幸,晚年竟然落到靠救济金度日的地步,自画像也表现出一种浓厚的沧桑感。)

(三)集体讨论

对比分析《宫娥》和《画室》。

1、画家所在的环境或场所有什么区别?

2、画家自己是以什么方式出现在画面上的?

3、能否看出画家对自己职业的看法?

(四)分组讨论

1、讨论和分析对象:《听琴图》、《西园雅集图》。

2、思考:

a、画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b、作者是以什么身份在画面?

(教师讲解:在中国古代,纯粹的画家地位很低,被称为“工匠”;而文人兼画家这一身份却具有很高的地位。)

(五)总结

在各个历史时期,美术家的社会地位不同,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也不尽一致。例如《听琴图》,宋徽宗是一位画家,但又是一位皇帝。这件作品既体现了他对绘画的兴趣,也表明了他至高无上的身份。

活动交流:

课下完成“活动建议一”,教师选出一些作品进行评议交流。

《【推荐】美术说课稿范文集锦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