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汇总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一、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二、设计意图
读了课文,最初的认识是爱贯穿了始终!但总觉得认识不够深入,后又细读几遍,头脑中冒出了“生命”一词,对,这是用“生命”搭建的爱!
1、复习导入──提出研学思路:
一上来,就直奔中心,扣住学生的心弦。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
⑴这七颗钻石是从哪里来的?还记得这只水罐在故事中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出示一只水罐)
⑵真是一只神奇的水罐!到底是什么魔力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呢?
这些问题,意在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另外,文中除了神奇的水罐外, ……此处隐藏15799个字……言,真爱无声”!就是这样一张总额为零却满载母爱的账单,改变了孩子,甚至改变了他这一生对爱的理解……
3、品读课文,体会感悟
带着这种对母亲深深的敬意,最后,我又让孩子们回归课本,再次通读全文,细细回味,相信这种感悟会积蓄得更浓更浓。
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这种“引——放”的教学方式下,三次读文的安排犹如三个台阶引领着学生步步登高,逼近的内核,走向人物的心灵。经历了“三次读文”的语言实践,不仅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语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读中感悟到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使他们的赤子之心得到释放。
(四)升华感情
其实,天底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她们用无私、无声的爱小心地呵护着我们;天下的孩子也都是一样的,他们幸福地享受着妈妈的爱。
妈妈的爱,是早上按不停的闹钟,是晚上窗前等待的身影;
妈妈的爱,是为我捏肩捻脚的双手,是为我奔波劳碌的双脚;
妈妈的爱,是病床前心痛的眼泪,是用嘴吹凉的一杯水;
妈妈的爱,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一生的征程……
可是作为儿女,我们又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就这样,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了妈妈的爱的基础上,我安排了一首很有震撼力的歌《烛光里的妈妈》,让孩子们在歌声中倾诉自己对妈妈的爱,来结束全文,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行动起来,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五)教学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晶,一个好的板书不仅能体现了课堂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思想。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来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