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小学美术说课稿三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说课稿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1一、课题:美术的节奏
二、教材:山东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课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学生分析:
对于花边(二方连续纹样),学生并不陌生,三年级已有所接触,并初步掌握了绘制的方法,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对已接触过的知识的兴趣和新鲜感,在教学设计上,把重点侧重放在掌握花边的排列规律并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尝试运用花边装饰生活用品,通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法去布置房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发现美、运用美、表现美。
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仅要创设良好的人文情境,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也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
五、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花边作为切人点,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了解花边在生活中的应用,运用熟悉的媒材和表现手法,创造性地参与学习,体验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引导学生感受祖国民间美术的特殊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民族文化艺 ……此处隐藏3876个字……很动感的美丽的雄鸡。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渐变的形》。以此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10-12分钟)
(1)欣赏范图,让学生初步体会渐变的美。
提问:看了怎么多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变化吗?这一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再根据出示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渐变的形式的美感,然后对这一环节进行小结:渐变是从一种“形”逐渐演变成另一种“形”的变化过程。也可以在同一种“形”里进行变化。
(2)欣赏图片细节,让学生重点感受渐变的变化过程。
提供两幅相邻的渐变演示图,提问:它们的变化大吗?外形相似吗?这个环节是为了学生进一步了解渐变的形的规律。小结:每次变化幅度不能过大,要慢慢地改变。相邻的“形”外形相似。
(3)欣赏大师作品,让学生了解渐变的设计方法。
出示每种方法的图片,快速的讲解设计方法:平面旋转、平面移动、空间渐变、形状渐变、大小渐变等。
3.练习(20-25分钟)
尝试设计一幅“形”1到“形”2的渐变的形的图案。
要求:①有所创新。
②创作要精细工整。
这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这个环节重点辅导学生形的演变过程,不要太复杂。
4.展评(5分钟)
学生交流对设计渐变的形的看法,巩固渐变的形的设计方法和简单的技法,让学生在评述中区捕捉新的创造灵感,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
5.拓展(1分钟)
在课后把自己设计的渐变的形的设计过程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让学生通过回忆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