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语文说课稿汇编十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说课稿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说课稿 篇1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第十八课《鸟岛》。
课文通过描写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告诉我们人与鸟是朋友关系,初步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课文分为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鸟岛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第二自然段写了每年春天鸟儿飞到岛上安家的情景,第三自然段写了六月岛上成了鸟的世界,第四自然段写游人都很爱鸟。文章语言流畅、文字优美、条理清楚,适合朗读、背诵,同时介绍自然知识时渗透了环保教育。
依据课文的特点在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上,我打算以参与、合作、探究、体验为特征,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重视教学中的操作与活动,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主调控能力,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课堂成为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交流、展示自我的场所。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学会本科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能正确、 ……此处隐藏16491个字……下这样的抱负呢?引起学生思考,学生探究之心马上被调动起来。
第二、整体感知,初步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抛出问题“有一个词语能概括出周恩来为什么读书”,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自渎课文一二部分,学生很快就能找出“中华不振”。然后分别体会这两处句子的内在联系。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发现第一次是伯父提到“中华不振”,而第二次是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然后教师追问:“究竟是什么事情让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激发学生继续探究。
第三、细读品味,落实思维、语言、情感、价值观等教学目标
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交流、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从而体会周恩来思想变化的过程,再补充租界的课外资料,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深藏于心的爱国情感。
1、读中思。在中学段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段内容是课文重点内容,是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直接原因,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读中品,读中议,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三次谈体会,三次谈疑问,让学生体会那位妇女的可怜及中华不振,从巡警的“不惩处洋人却训斥中国妇女”的做法中体会中国巡警的可悲及中华不振,从围观者的“拳头和只能劝劝那个妇女”的表现中体会中华不振。然后更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品味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