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鼎湖山听泉》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鼎湖山听泉》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鼎湖山听泉》说课稿1教材分析
《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不是停留在简单地对景色的赞美上,而是归结到对人生的感悟上: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阅读的要求,我制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吟哦讽诵,品味作者笔下鲜活的文字,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所涌动的热爱大自然的激情作为本课教学目标一;
学习作者调动感觉器官观察自然景物,感受美好自然的方法作为教学目标二;
学会在文中寻找生活的美,学会用文字表达生活的美作为教学目标三。
其中目标一、二是教学的重点;目标三是教学的难点。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但又是一个特殊的例子,我们一方面要不这个例子用足用好,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荃。
“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这一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朗读,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在品读课文时,体味和推敲重点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赏析课文时,感受作者在字里行 ……此处隐藏15047个字……/p>
为了能让学生通过此段的学习落实目标4、5,突破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聆听、辨识、品味出的泉声的美妙,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联系生活展开想象
联系学生活实际回想“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齐鸣”的声音,体会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
展开想象:草丛石缝涌流、空谷细流、飞瀑急泉的景象。
(2)质疑理解前瞻后联
在重点句段教学时,我们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前瞻后联,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整体理解文章的好习惯。
提出疑问:“为什么作者会联想到这些声音?作者的耳朵真的有那么灵吗?”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明白作者之所以想到了这些,是因为联想到了白到所见到的景色。
“作者还听到了什么?”从忽高忽低、忽急忽缓作者又产生了联想,让学生在通过朗读想象,从“绕过、拍打、穿越、流连”感悟到泉水的“趣与活泼”。
(3)读写结合运用积累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但不能忽视写的能力,语文要崇读学写,结合阅读教学顺着思路引导学生写作,由读到写。
因此我让学生观察句子,用“像……一样的,是……”仿写一段话。
(四)以读促讲,升华情感
“泉水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最后泉水流进了我的心田。”引读最后一自然段。“鼎湖山的清泉是如何滋润万木,蕴育生机?”让学生再回读全文,用心再次聆听、辨识、品味。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我们要关照全文,由部分再回到整体,让学生形成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章的缩影,是课文的精华,为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泉声美妙泉水润物”简洁明了,提纲挈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