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美术说课稿锦集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术说课稿 篇1一、情趣示范、合作体验
1、老师提供给每个制作小组一个卡片(整幅图片切开的),每小组一份。然后讲授,毛线剪切,豆类拼镶,粮食撒倒,零食等材料的粘贴方法!(师生合作),思考自己组内的卡片,应该使用什么合适的材料,用来粘贴。
学生总结。
2、想知道老师怎么做道具的嘛?请学生参与制作道具的过程,使用实物投影,让学生们了解的更清楚。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操作粘贴,教师提醒大家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并注意安全。)
教师巡回指导时,放舒缓音乐可以使师生情感得到共鸣,活跃了课堂气氛,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体现的新课标的倡导理念,对于中高段学生有着示范的必要,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作精神的培养。这是学生的感觉由体表转向了内心,感觉的体验得到了升华。
3、本课高潮:变一个大型魔术。孩子们大概10---15分钟就可以制作完成领导的卡片,并粘贴好自己的材料。剩下的时间,让孩子们分别吧自己制作的卡片贴在教师已经准备好,并且贴在黑板上的另一张大卡纸。原来,所有的纸片,粘贴好,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圣诞老人。
二、多为评价、个性表达
1 ……此处隐藏15228个字……,展现了艺术家眼中的自己。
1、用课件展示四幅艺术家的自画像。
(丢勒、真蒂莱斯基、金农、凡高)
a、你认识这些艺术家吗?是正面还是侧面?是否知道这些艺术家的相关背景?他们分别属于什么时期?
b、从这些自画像中,你看到了些什么?
c、画面是否暗示出创作者本人是一位画家?通过什么方式来暗示的?如果没有这种暗示,那又是为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
2、完成第61页的“思考与交流”:伦勃朗的三幅自画像。这些自画像各自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中年以后的伦勃朗接连遭受不幸,晚年竟然落到靠救济金度日的地步,自画像也表现出一种浓厚的沧桑感。)
(三)集体讨论
对比分析《宫娥》和《画室》。
1、画家所在的环境或场所有什么区别?
2、画家自己是以什么方式出现在画面上的?
3、能否看出画家对自己职业的看法?
(四)分组讨论
1、讨论和分析对象:《听琴图》、《西园雅集图》。
2、思考:
a、画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b、作者是以什么身份在画面?
(教师讲解:在中国古代,纯粹的画家地位很低,被称为“工匠”;而文人兼画家这一身份却具有很高的地位。)
(五)总结
在各个历史时期,美术家的社会地位不同,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也不尽一致。例如《听琴图》,宋徽宗是一位画家,但又是一位皇帝。这件作品既体现了他对绘画的兴趣,也表明了他至高无上的身份。
活动交流:
课下完成“活动建议一”,教师选出一些作品进行评议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