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汇总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篇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底下救出自己的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文章所表现的是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分析能力,但对于这篇催人泪下的文章,学生在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父爱时却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将心比心的从内心去感悟。再加上文章的背景是一次强烈的地震之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脱离生活的经历,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刻,故而朗读不能有感而发。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来品读文本,感受父子间那份浓浓的情、深深的爱,同时再现情境,呈现汶川地震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从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 ……此处隐藏23543个字……抓住人物的动作、外貌等方面仔细体味,并展开合理的想象……
2、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在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时,我引导学生抓住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父亲内心情感的。怎样体会阿曼达的了不起呢?我鼓励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采用小组内读读,议议,写写的方式学习。先联系课文及生活实际,走进阿曼达的内心世界,写出阿曼达在废墟下的内心与言行,再声情并茂地读出来。通过读写融情来体会:是父亲的承诺,是父亲的爱给儿子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儿子对他人的爱,是父爱的传承!
3、总结延伸, 升华感情
通过以上教学流程,学生对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有了形象的感染:在品味语言中,心灵获得了爱的感动。此时,引读全文结尾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读出父子的高大形象,读出父子可亲可敬的爱,读出由爱创造的幸福,读出自己心底深处爱的震撼。
(四)拓展延伸,当堂训练
一堂好课的结束意味着新的课外拓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小练笔:
请你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砾下面,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爸爸妈妈,只有14个7岁的小伙伴,阿曼达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假如是你,你又会怎么做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我让学生写在课前准备的爱心卡上,留给学生充分时间去写,然后指名学生上台展示,引导学生评价修改,最后让小组内互评互改。通过小练笔让学生将内心感受说出来,让学生的思想与文中情感发生碰撞,达到交融,得到升华。。
(五)设计作业,阅读链接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积累诵读。
2、阅读有关父爱的文章,如朱自清的《背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