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说教材】
《争论的故事》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它将清代笑话集《笑林广集》中的一则笑话自然地结合于师生对话的场景中,同时把“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巧妙地蕴含其中,发人深省,寓教于乐。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兄弟俩看到大雁不去射,反而争论怎么吃大雁,还找路过的老人评理,最后大雁飞走了,兄弟俩再也射不着了。这一部分在叙事中寓理——兄弟俩因“争论”而错失射雁的时机。第二部分,主要写盛老师启发同学们谈听了故事的感想。这部分借文中的学生之口说理,帮助学生感悟理解并产生共鸣,从而深入领会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课文,能讲讲这个故事。
2、深入理解,感悟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词卡片(特别指出:不要 ……此处隐藏15386个字……—理解各种兵马俑的类型特点,并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在此基础上,相机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读,把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
引读课文的第10小节,并追问学生:“你从中还读懂了什么?”让学生用“有的……有的……”练习说话,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去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到秦兵马俑的惟妙惟肖,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三、学习第11小节。
这一段,我以读代讲,让学生读后再说说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展示课件,着重理解“”这个词,以此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那种举世无双的创造才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总结课文、课后延伸。
学生对于兵马俑的探究兴趣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将这种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拓展训练:课后继续上网收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继续进行探究,增强民族自豪感。这一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提供的网络,积极为自己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背景,从而使学生不断地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自觉地养成信息的“获取——内化——提升——再获取”的习惯。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课件,集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五、教学媒体运用的说明
1、录象音乐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使他们对秦兵马俑有个初步的印象。
2、将军俑、武士俑等图片、录像能让学生直观了解不同兵马俑的特征。
3、提供一些兵马俑网站,让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去网上查阅搜集资料。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