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集合6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学校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本人选择了孔子的《大道之行也》一文。现就本课的有关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一、说文本
这篇文言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文章紧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作者追求的是安定、和平、幸福、平等的生活。因为作者是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所以对人类美好的社会生活充满了向往,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这就是作者描绘的“大同”社会。
初中生学习本文不宜要求过高,能粗知内容大意即可,但一定要熟练地背诵全文,为将来进一步消化它创造条件。学习本文要理清:“大道”和“大同”两个概念。“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为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注重温故知新,从学过的《桃花源记》一文理解新课。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东晋诗人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 ……此处隐藏10071个字……说,通过多方评价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话和说话习惯。
二、说教法、学法
1、导入新课:
从学生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孙悟空谈起,这一导入语从学生平日的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为后面的交流创设情境,做好铺垫。
2、交流查找的资料:
交流资料,引导学生养成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利用信息的学习习惯,实现了师生学习资源的共享,丰富了学生对克隆技术的感性认识。
3、感知课文内容:
主要是通过解决依据文本内容设计的三个问题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4、深入探究,了解说明特点:
本文联系人们熟知的事物解释深奥的科学问题,深入浅出,取得通俗易懂的效果,并且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感到亲切。这一块也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并学习把深奥复杂的问题写得思路清晰,有条不紊的方法。
5、想象训练:“假如我会克隆”。
引导学生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通过协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提高,重视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交流,尽可能挖掘学生口语交际中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6、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合作解决。
主要是结合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难句,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7、辩论:
以“克隆技术能造福人类”为正方,“克隆技术不能造福人类”为反方展开辩论。
鼓励学生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让他们学会在口语交际中热烈参与讨论,耐心细致地听,大胆发表见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多元互动。同时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