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3-04-27 01:11:27
精选语文说课稿十篇

精选语文说课稿十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说课稿 篇1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s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本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讲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这里的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山村卷走了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这一单元的课文集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愿望。

训练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新课标提出小学中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 ……此处隐藏19519个字……人论世”角度鉴赏诗歌。

5、提问:诗人对造成自己不幸人生的根源有没有清醒的认识?有。

6、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学生容易答出“命”,很难答到第一二句。教师引导:“命”是直接道出,第一二句直接道出。先分析一二句,再分析“命”。

7、提问:第一二句明明是写的水呀?怎么会是愁的根源呢?该怎样理解?教师引导:此处用的是一种表现手法。学生容易答出“比喻”,教师补充“起兴”,综合起来即“比兴”。

8、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对“命”的态度:知命认命 抗命 认命

这个问题的设计,注重文本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挖掘出文本的深度。

9、教师小结:全诗围绕一个“愁”字展开,“泻水兴愁”含蓄地道出了“愁”的根源,“行坐叹愁”“酌酒消愁”“悲歌断愁”,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的愁绪在不断流动,不断加深,当诗人情不能自已时,他发出了生命中的最强有力的呐喊:“心非木石岂无感?”可最终,也只能吞声踯躅,不敢言愁。在“愁”的背后是诗人对不公平的命运的抗争,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学完诗歌,我想,在每位同学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鲍照。

10、诗人形象分析:让大家在纸上写,教师引导学生从外部形象和内部形象来展开。教师朗读习作,然后点评。本环节调动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完成了分析诗人形象的教学目标。

11、背诵诗歌:个人背mdash;分组背mdash;集体背

12、作业:搜集“愁”的诗句。

七、教学板书

板书分为正板和副板。正板的设计围绕两个字:“愁”“命”。“愁”分为:泻水兴愁 行叹坐愁 酌酒消愁 悲歌断愁 吞声咽愁。“命”分为:知命 认命 抗命 认命。

《精选语文说课稿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