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化学说课稿集锦七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化学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分享。
化学说课稿 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一、教材分析
1、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学习"走进化学世界",对学习化学有了基本的了解,体会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空气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本节内容引导学生先从宏观上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的发现史等,为课题二和课题三从宏观上研究氧气的性质和制取奠定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联系初三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
(2)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 ……此处隐藏13979个字……。
预设学生能从“问题—生成—问题”中逐渐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从而抓住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的问题和预期的生成衔接不顺畅,如:元素化合价为什么会变化?电子转移的数目与化合价变化数目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的提出都会使学生陷入疑惑的困境,从而会影响教学效果。
其二、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参与度不高。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概念知识本身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思考与交流的想象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概念的形成受阻。
其三、学生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例如,在分析Fe + CuSO4= FeSO4+Cu反应时,学生仍然用物质得氧失氧角度判断,认为Fe得氧生成FeSO4 和CuSO4失氧生成Cu影响了概念的理解。
其四、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没有很好的渗透。
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教学中应该通过认真引导,但由于只重视概念的形成,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
七、板书设计
第二章 第3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一、氧化还原反应
1.基本概念
氧化反应
得到氧
化合价升高
失去电子
(或电子对偏离)
被氧化
还原反应
失去氧
化合价降低
得到电子
(或电子对偏向)
被还原
同时发生
理解片面
反应特征
反应本质
物质变化
小结:升、失、氧,降、得、还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