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父母的心》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父母的心》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父母的心》教案 篇1教学目标:1、能体会课文中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2、能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教学重点:体验和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我们来作个调查:知道爸妈生日的同学请举手。(指名学生说说父母的生日)知道爸妈生日并给爸妈庆祝过生日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回答)
看来,父母在我们心中有可能不是第一位,可恰恰相反,孩子在父母的心中却永远是第一位的:下雨时,总能见到父母送伞的身影,生病时,总能见到父母担忧的神情,生日时,仍能见到父母发自内心的会心一笑。那么,我们今天就跟随川端康成一起来走近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心。
请大家把课本打开到110页。
二、新课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准备回答两个问题:
①、请用简要的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②、你觉得这对父母可恶吗?他们居然要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货物一样卖掉。说说理由。
(建议大家朗读)
准备好了吗?荆老师注意到刚才朗读的过程中这个词有个别同学读得不很 ……此处隐藏4378个字……、开门见山,引入文本
1、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
2、请大家和我一起读读课题(“心”字重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全文,然后复述故事(复述要详尽)
2、在掌握了故事情节后,我们能不能把它归纳得更简洁些?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2文章中的这对父母几次送出孩子,又几次后悔而要回?
三、深入文本挖掘主题
1、我就有个疑问了,这对父母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孩子三次送出去?
1贫穷到无法养活孩子
2希望孩子以后能过上好日子
2、既然送是体现对孩子的爱,这对父母又为什么一再反悔要回孩子呢?
1他们是不是那种随意爽约的人?
2这些理由看似合情合理,实际隐藏着父母什么样的感情?
③这种深切的不舍之情,你能从文中的哪些词句中看出来?
④为什么会眼含热泪,难割难舍?
⑤无精打采的原因是什么?
⑥父母的魂魄是什么?
⑦加上痛哭失声,这一连串的词语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顺序?
12、父母的心在理智与情感中煎熬
现实:过上好日子——送
爱
情感:万般不舍——不送
四、品味结尾,引发思考
1、请一位同学读结尾,看看哪些词语应该重读。
2、它有什么含义需要重读?
3、看到他们一家人团聚,大家是否感到高兴?
4、小小说的结尾常常有两种形式,一是出人预料,二是引人深思、回味无穷。本文属于第几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