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孤独之旅教案

时间:2023-01-20 14:39:02
孤独之旅教案锦集7篇

孤独之旅教案锦集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孤独之旅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孤独之旅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厚实、嬉闹"等词语。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2、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3、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4、品味小说精美传神、意味深长的语言。

5、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

预习课

一、导入

了解作者及他的《草房子》。

曹文轩——

"孤独是一种正常并且健康的心态——如果程度得当的话。它标志着一种人格的成熟。它使人少了许多盲目。它使人在嘈杂的生活中有了一份保护身心健康的清静。"

二、预习目标

1、速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疏解字词。

(1)注音

轩()嬉闹()凹地()雍()掺杂()

胆怯()撅()给予()觅食()撩逗()

(2)释义

厚实:丰富、 ……此处隐藏12725个字……从“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最恶劣的天气……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那群鸭的羽毛上……”最恶劣的天气中,杜小康经受了考验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什么的主题?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2)本文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三、精读课文,揣摩课文的语言

1、首先我们怎样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概括杜小康的孤独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1)失去交流环境。对于一个离开学校和同学的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帮助,没有同学间的交流,:等于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环境。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离开了人群,父子缺少交流,“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这种空虚、贫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种折磨。

(3)恐惧自然环境。大自然的空阔与未可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他“迟迟不能人睡”。

(4)恐惧未来环境。在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

2、课文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出色,请找出几处,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孤独之旅教案锦集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