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相和》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将相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将相和》教案1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理屈词穷、绝口不提、理直气壮、允诺、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在句子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3.给课文事件加小标题,搞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事件与整个故事的关系,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
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它语文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将相和》。板书课题。
师:通过课前预习,你都了解到了哪些相关资料,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1:我知道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师出示背景资料补充。)
生2:我知道将是廉颇,相是蔺相如,好是和好。
生3:……
二、合作交流
师: 同学们想一想:在这三个事件中,有一位贯穿始终的灵魂人物,他是谁?(生交流)对,卿相蔺相如。
师: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是否注意 ……此处隐藏31322个字……“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②从那里能够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
三、主角体验
1、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2、读一读书上描述负荆请罪的句子。
3、引导学生看插图,书上只说:“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廉颇负荆请罪一向被后人传为美谈,我想他们当时必须说了许多感人的话。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
4、学生写作,交流。
5、想象说话: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廉颇的属下或蔺相如的属下看到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何感想?这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请你任意选取一个主角说一说。自由准备──同桌互说──指名说。
6、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
四、总结提升,课后延伸
1、学完了课文,请你结合课文资料,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2、感兴趣的同学能够课后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了解一下之后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之后怎样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