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德与社会》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1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和特点;知道近代以来通信的主要种类和特点。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主要内容,并能有条理的表达大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
古代通信的特点和方式
教学难点:
古代通信到近代以来的通信变化即如何体现“发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启用电脑点击图片一,提问:画面反映了什么内容?(提示:烽火狼烟)。
2.教师点击电脑,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画面反映的又是什么内容?(提问:电波或电信号的声音,反映信息传递的快速。)
3.讲述:以上两组画面反映了通信在人类社会中的变化。导入新课。
(二)新课传授:
讨论交流:
①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②除了烽火狼烟之外,古代还有哪些通信手段?
第一,古代的通信方式 ……此处隐藏7933个字……p>师:同学们,活动进行到这儿,你又产生了什么新问题?
(学生交流,师归纳:有这么多行业的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师:今天的活动虽然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相处是长久的。在生活中,让我们面带微笑,带着问题去面对每一个劳动者。我们还要努力学习,今后更多地参与社会、关注社会,让拥有的知识和本领去创设更加美好的生活!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9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中外民间进行交流的活动。
2、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吸引众多外国人的原因。
3、形成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在课前应对中外民间友好来往的情况和活动有大致的了解。
2、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搜集相关的内容,在课上汇报展示。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外国人“大山”引入本课题的学习。看教科书第85~87页的图片,了解一下中外民间友好往来的情况。
2、观察与讨论。
(1)阅读书上的图片和说明文字,请学生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中外民间友好往来都有哪些形式?
(2)针对某一幅图片展开教学,让学生想想图中的对话。
(3)思考:作为一名小学生,可以为中外交流做点什么。
3、汇报展示。
(1)小组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可以介绍、表演等形式)
(3)谈体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说能够吸引众多的外国人的理由。
4、教师。肯定学生的搜集情况和课堂表现。
家庭作业
完成走进学习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