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书愤教案

时间:2023-01-19 14:38:39
关于书愤教案3篇

关于书愤教案3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书愤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书愤教案 篇1

一、教学目的

1.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情感。

2.通过对艺术手法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

2.白描、对比等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每一个爱国人士的情怀,几乎他的每一首诗歌都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下面让我们从他的《书愤》中一起感悟。

二、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主要诗作《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等。

三、背景介绍:

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 ……此处隐藏2617个字……大胜利,如岳飞于绍兴四年(1134年)挥师北伐,收复了大片失地。宋高宗、秦桧一心只想和议,像岳飞这样的抗金良将有碍于投降活动,因而宋高宗和秦桧便以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及部将张宪逮捕入狱。岳飞北伐的巨大成果,就这样让宋高宗、秦桧拱手送给了金朝。

南宋文臣武将中的主战派们仍然怀有收复中原、回归故土的强烈愿望。然而南宋天子主张妥协退让,投降派在朝廷中占上风,从国势和兵力看,南宋没有收复中原的绝对优势。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南宋有志之士们的内心世界都相当压抑和激愤。作为爱国诗人的陆游,这时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他的内心自然是十分压抑和激愤的,《书愤》一诗便是这种压抑和激愤的必然产物了。

三、朗读课文

1、 朗读整体感知全诗。

四、鉴赏品味诗歌

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诗人为何而愤?诗从诗中找到相关诗句?

2、 “世事艰”如何理解?包含诗人什么情感?(结合首联和颔联分析)

问:诗人遥想当年,从“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一联中,如何具体展现“气如山”?

3、“空自许”如何理解?包含诗人什么情感?(结合颈联和尾联赏析)

4、对于悲怆的个人境遇,诗人抱着怎样的心态?

5、总结:

6、对比赏析

陆游的《书愤》和杜甫的《蜀相》中,都写了诸葛亮,两者的情感有何不同?

(结合“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加以赏析。)

《关于书愤教案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