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杜鹃枝上杜鹃啼教案

时间:2023-01-18 19:08:07
杜鹃枝上杜鹃啼教案4篇

杜鹃枝上杜鹃啼教案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鹃枝上杜鹃啼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鹃枝上杜鹃啼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杜鹃的有关知识,感知悠久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

2.揣摩作者在貌似纯知识的介绍中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深情。

3.了解小品文写作笔底含情、涉笔成趣的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揣摩语言,理解作者包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以“东拉西扯”的语言形式含蓄委婉地表达思想感情的。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杜鹃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寄托某种情感的具体形象)。尤其是作为鸟类的杜鹃,更是人们经常吟咏的对象。

提问:你能说出一些描写杜鹃的古诗词名篇或名句吗?

在课堂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

蜀国曾闻子归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此处隐藏7734个字……塘月色》)

对学生的感受要予以尊重、肯定,鼓励其说自己的感受。

师总结:

《荷塘月色》:重在借景抒情,重在表情,最后以情动人,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和抒情。

此文:重在说理,有较强的知识性,最后以理服人,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和议论。

前者可称为散文(广义的、普遍意义的),后者可称为学者散文。

三、分析课文

分析时,提出问题,旨在让学生看到貌似“东拉西扯”,实际有中心,体会作者经营此文的散谈的心,似淡的情。

第一段:作者为何给自己取“瘦鹃”这个笔名?――因作“哀情小说”;“鹃啼瘦”天地间愁种子;喜爱。

在国外(波兰),人们认为杜鹃怎样?――一片欢愉之声。

可见中外对杜鹃有不同的认识,这种不同其实是中外传统心理的不同。

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花鸟同名;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难得,别有情味,可见对杜鹃的喜爱之情。

第三段从科学记载的角度说杜鹃是只益鸟,怎么解释它的啼声呢?――也许是出于至诚,使农家不要耽误农事。(语中并无悲喜之意)

第四段写关于杜鹃的神话和诗句,对杜鹃悲啼予以解释。

第五段写西方人对杜鹃的喜爱,揭示中国人赋予杜鹃“愁种子”的原因――大概是心理作用吧。

问:你怎样理解作者对黄鹂由年轻时的将名字改为“瘦鹃”而到现在的“我以为并不悲切”?

问:对古人“鹃啼血”,赋予“杜鹃”“天地间愁种子”的说法,你怎样理解?

总结:可以看出作者以散谈的心写杜鹃,话中西差别,实际上是话中西文化的差别,也可看出作者饱经沧桑之后,“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的淡然、坦然、释然。

《杜鹃枝上杜鹃啼教案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