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教案《雪人不见了》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雪人不见了》,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雪人不见了》1设计意图:
冬天到了,下雪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下雪以后,幼儿可以感受雪景的美,也可以体验玩雪的乐趣,在各种各样的玩雪活动中,堆雪人又是幼儿最感兴趣的,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简单的了解雪遇热融化的现象,所以我设计了本节活动课。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和讲述图片内容
2、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想象思维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
3、初步了解雪遇热融化的现象。
活动准备:《雪人不见了》课件
活动过程:
1、谈话:孩子们,你们喜欢堆雪人吗?
教师:今天有几个可爱的小客人,它们也很喜欢堆雪人,我们来看一看吧。
2、放课件:引导幼儿逐幅观察
(1)观察图1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天气怎样?它们在干什么?
小结:冬天了,下雪了,小猴和小熊在一起堆雪人。
(2)观察图2
提问: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猴和小熊感觉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观察图3
提问:小猴和小熊把雪人抬到屋里小雪人怎样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此处隐藏5308个字……情况。
5、幼儿想象后,出示图片4,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理解融化的意义。丰 富词汇:暖和,融化。)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提问:为什么雪人不见了?他到哪去了?
6、请幼儿试着完整讲述。注意:用词要恰当,简练。
7、幼儿观察小雪人不见了(融化了),感知雪遇热融化的现象。
三、结束部分
教育幼儿冬天不怕冷,教育幼儿多锻锻炼身体。
如下雪,可让幼儿堆雪人,把雪握在手里,巩固雪遇热融化的知识经验。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看,想,然后说,最后听,始终将幼儿放在主体地位,使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幼儿按一定顺序讲述故事,初步了解雪遇热融化的现象,加深对冰雪的认识。本节课幼儿的兴趣极高。
讲述范例:
冬天的早晨,小猴从梦中醒来,发现窗外变得一片洁白。"下雪喽!下雪喽!"小猴一边快活地喊着,一边往小熊家跑。小猴和小熊堆起一个笑眯眯的大雪人,圆圆的脑袋,胖乎乎的身体,真好玩。这时,又刮起北风,天气变得更冷了。小猴用手捂着耳朵大叫:"我的耳朵要冻掉啦!小熊也抱着肩膀发抖:"我快变成小冰熊啦!""进屋吧!"小猴建议。"不行,不能让雪人自己在外面挨,我要陪着他。""你真笨!"小猴说:"我们把他抬进屋里不就行了吗?"小熊和小猴真的抬着雪人进了屋。屋里的大火炉烧得很旺,温暖极了。小熊和小猴觉得很舒服,一会儿就趴在桌上睡着了。可是雪人一点也不舒服,他不停地流汗、流眼泪。
小熊和小猴睡起觉来,等他们醒来,发现小雪人已经不见了,他们惊讶极了。小朋友,你们能告诉小猴和小熊这是怎么回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