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小班教案模板集合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学习一页一页地翻看图书。
2.知道图画书中文字与图画的对应关系。
3.感受与参与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我变小了ppt 故事dvd
活动过程:
一、播放ppt我变小了,和幼儿一起观察图中的内容。
——看看画面上有什么?
——猜猜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引导幼儿寻找“我变小了”这几个汉字在哪里。
二、讲故事。
——先请幼儿欣赏画面,尝试说说故事中的内容。
——老师朗诵故事,以声音表情暗示幼儿发觉“我变小了”,也设法传递“真好”的感觉。
——欣赏故事dvd
老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并让幼儿尝试说出故事中的语句。
三、故事表演
教师请个别幼儿上前一起表演故事情节
四、请幼儿把自己身体缩到最小,引导幼儿进行充分想象
如果有一天,你变得很小很小,像小蚂蚁一样,会发生什么事?然后,请幼儿把想象的情节表现出来。
五、鼓励幼儿想象“假如我变小了”。
小班教案 ……此处隐藏3197个字……事回顾一遍吧!7、操作活动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鼠小弟的小背心",请幼儿根据故事内容操作材料,给各种不同的小动物"穿"上合适的背心。
老师:我们给小动物们也准备了小背心,大家一起来帮助小动物们找到合适的下背心吧!
(2)教师巡回辅导,提示幼儿根据动物体型大小,配套"穿"上合适的小背心。
幼儿分享作品,体验成功的的快乐。活动自然结束。
上述教案见《幼儿学习与发展课程》小班下学期教师指导用书P166面。
活动反思:
“鼠小弟的背心怎么了?”这个被我认为十分开放的问题,其实质并不开放,仔细想想,这更象一个概括性的问题,如果孩子要问答这个问题,他们必须已经完全理解了这个故事的内容,然后用提炼过的语言来概括这个故事,这样才算真正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如果孩子们像我一开始设想的那样回答问题,不就“偏题 ”了吗?也就是说,那些不知道如何回答问题的孩子反而说明了他们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同时也理解了问题,所以面对这样一个超出他们表达能力范围的问题,当然不知从何下手了。
我们没想到的细节孩子们却想到了,而孩子们的想法却总是被我们在不经意间忽略。在设计活动时,我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时常将自己的主观猜测替代孩子的实际需求与想法。人们常说“教学互助”,我想这不仅指教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将她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观念中去,“教”和“学”是一个双边的活动过程,老师将自己认为有益于幼儿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时,也要考虑到孩子的实际能力与学习水平,为他们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索思考,而不是让他们一味地迁就教师的想法和思路,这样才能使每一次活动充满快乐自主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