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北京教案合集六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京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京教案 篇1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及演奏,让幼儿充分感受乐曲高低起伏的旋律,掌握乐曲的节奏。
2.通过身体模仿动作的练习,熟悉节奏,学习看图谱演奏。培养幼儿对打击乐器的兴趣。
3.并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及演奏,让幼儿充分感受乐曲带来的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通过身体模仿动作的练习,熟悉节奏,并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活动准备:节奏谱、提示图片若干、CD、多媒体、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学解放军进教室。
2.教师谈话,引出课题《我爱北京天安门》。
二、基本部分
1.教师与幼儿共同复习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调动幼儿已有学习经验。
2.欣赏音乐,播放CD。
听后提问:
A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
B乐曲的节奏感怎么样?
C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干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演唱学习拍节奏。
4.出示图谱,教师引导幼儿看 ……此处隐藏4057个字……p>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刚才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的时间到了,对吗?那古时候的人们是怎样来确定时间的呢?请看大屏幕。
伴随课件画面的呈现,教师介绍: 在古代,原始人白天外出打猎,晚上回到自己居住的山洞里休息。他们只知道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后来,人们发现一天中太阳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就学会了用测太阳影子的方法来确定时间。再后来,人们还发现,容器中的水或沙子,从一个小孔中流出的时间是固定的,就想到用滴水或漏沙的方法来计算时间。
提问:那么,如果今天我们需要知道时间,要看什么呢?(看钟表) (屏幕出现钟面,显示时刻10时)
提问:你能读出现在钟面上的时刻吗?一般这个时刻你可能在干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上课 10时 睡觉 10时)
提问:一天之中怎么会有两个10时呢?你觉得这两个10时是同一个时间吗?请看大屏幕: 夜里12时是一天结束的时刻,也是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刻,这个时刻我们一般在做什么?(睡觉)就让我们从这个时刻开始,时针和分针转动起来了,这时我们应该还在睡梦中,渐渐地天亮了,该起床了,来到学校上课,现在来到了第一个10时,就是我们同学们所说的在上课的10时,太阳越爬越高,当它爬到一天中最高的那个位置的时候,就来到了中午12时,这时时针已经在钟面上走了整整一圈,一天结束了吗?吃过午饭我们又来到了学校进行下午的课程,很快放学了,回家了,吃过晚饭我们洗洗漱漱可能又要上床睡觉了,这时时针再次指向了10,就是我们同学所说的在睡觉的10时,时间继续在走,又回到了我们一开始开始的那个时刻,夜里的12时,完整的一天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