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猫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猫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猫教案 篇1活动内容:猫和包(儿歌游戏)
重点领域:语言 活动方式:集体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绕口令的特点,能在图标的帮助下熟练地朗诵绕口令。
2.尝试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逐步减少图标记忆绕口令,喜欢朗诵绕口令。
3.提高对语言表达技巧的兴趣,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根据绕口令内容自制教学图片。
2.每人一份《猫和包》的图标(图标后面贴上双面胶)、贴图标的底板。(放在幼儿的座位下面)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绕口令的内容。
1.教师将绕口令《猫和包》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幼儿听,帮助幼儿理解。
2.教师逐步提问故书内容:故书的名字叫什么呀?故事里面有谁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3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摆放图标如、当幼儿说出故事的名字叫《猫和包》,教师就将标题图标“猫和包”放在自板上;当幼儿说到“故事里有小宝,还有小猫”.教师就将“小宝”和“小猫”的图标摆出来。以此类推,根据幼儿的回答增加图标,并有意识地根据绕口令的格式将图标摆放出来。
二、集体欣赏绕口令《猫和包》,了解绕口令的 ……此处隐藏7572个字……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和它的生活习性。
3、教育学生爱护大熊猫。
教学用具:
课文挂图录像
教学方法:
角色表演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初步认识大熊猫。
1、播放有关大熊猫的录像片。
2、指名说说看见了什么?让所有的学生都大胆发言。
二、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大熊猫。
1、教师领读课文。
2、指导学生自己读课文。
3、指名个别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深入了解大熊猫。
1、出示教学挂图,通过看挂图学习大熊猫的样子。
教师让学生说出挂图上有什么?再根据学生说的,教师再指句子,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2、利用角色表演理解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1)师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让学生都想象自己是一只大熊猫,教师边读课文边让学生表演。(指导学生表演好:爬上爬下用爪子抱着脑袋呼呼地睡大觉睁开眼睛睡醒了摆动着走来走去)
(3)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师问:大熊猫最喜爱吃什么?学生齐回答。再指图让学生看大熊猫吃竹子的样子。
四、课堂检测。
1、教师出示问题:大熊猫是什么样子?大熊猫小时候和长大以后有什么不同?大熊猫爱吃什么?学生自读问题,思考题意。
2、指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
3、让同座位的两个同学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4、指导学生自己写出答句,教师个别讲析。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