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最苦与最乐教案

时间:2023-01-13 14:38:26
【精华】最苦与最乐教案4篇

【精华】最苦与最乐教案4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苦与最乐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最苦与最乐教案 篇1

教科书分析:

1.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这篇议论性散文,从浅显的问题出发,阐释了一个深刻人生的哲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没有尽责任,就是自投苦海。文章先提出一个常需思考而又困惑着人们的问题: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否定了“贫”、“老”、“死”,而是身背一种未了的责任,然后阐述为什么身背未了责任最苦。接着又论述了什么事最快乐,为什么“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最后得出身负重任者享受的是苦中真乐的结论,再通过责任能否推卸得出“最苦”与“最乐”关系的认识,使论题更加凸显,观点更加鲜明。

2.《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有关阅读训练的目标共十五项,基本指导思想是: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在新课标下,语文课文一般分为精读课和略读课。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我们发现,阅读课教学在具体实施中经常出现两个偏差:一种是把“略读”全变成“精读”,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另一种是完全由学生课上或课下“自己看”,几乎没有收效。这两种情况都严重影响了阅读课的教学。

3. 培养略读能力。首先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文本大意。其 ……此处隐藏8320个字……苦的内容写了两段,为什么写最乐的内容只写了一段?

⑥读了这三段内容,你有什么疑问?提出两三个来。

4.各组选派一个人做“实话实说”活动的嘉宾,老师做节目主持人,其余学生做观众。开展实话实说活动。

活动操作要领:教师(主持人)依题号顺序提问,抽到本题的嘉宾先答。如果答案不完整或有不同意见,其他嘉宾和观众可以发言补充或争鸣讨论。教师做相机点拨,掌握控制好讨论交流的话题走向。做到既避免冷场又不可任由对话偏离话题。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全班学生思考: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有哪些论据?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②前三段写的什么内容?

2.集体讨论问题①②

(二)、研读课文 品析交流

1.教师组织分组、抽签、定问题。

2.学生根据抽到的问题,品读课文相关内容。

3.设计的问题是:

①前三段已经讲清了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第四五段还有必要写吗?为什么?

②举例说明“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这句话的道理所在。

③找出文中的设问句,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④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⑤以“梁启超,我想对你说……”作为开头,写一段300字的短文。

⑥背诵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3句以上。

4.各组选派一个人做“实话实说”活动的嘉宾,老师做节目主持人,其余学生做观众。开展实话实说活动。

5.操作要领同上。

(三)、总结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精华】最苦与最乐教案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