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劝学教案

时间:2023-01-13 10:10:18
劝学教案集合5篇

劝学教案集合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劝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劝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61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1.介绍《荀子》

学生看课本注①,教师补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 ……此处隐藏13993个字……、设喻论证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中心

文化层面上分析文本中的文化内涵,探讨“学不可以已”对于今人的意义并获得生活启迪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由“青出于蓝而青于蓝”、“锲而舍之”导入

二、解题:

《劝学》,劝,劝勉;学,学习

三、读课文,作文言积累

一读,读准字音:(方法指导:通假字、易错字、生僻字、多音字)

请学生朗读

二读,读准节奏:(方法指导:以字为词,理解词义,准确译句)

教师范读

三读,读出语气:循循善诱、谆谆劝勉

请学生朗读

四读,读出语势:(排比、对偶句,使句式整齐,节奏和谐、变化流畅)

感知句式整齐、读来琅琅上口的特点

四、析手法,理文章思路

1.在文章中,我们能看到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平常事物或现象这些语句是想讲什么道理?

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2.这篇文章运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明确: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论证

3.这篇课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4.小结(见板书)

五、近荀子,明文化内涵

1.简单介绍荀子

《劝学》主张“学莫便乎近其人”

2.“学不可以已”在当时有什么先进意义?

通过比较,介绍诸子百家对待学习的观点的异同

3.“学不可以已”对今人有什么启发?

六、布置课后作业:

请你写一个比喻句,阐述知识的重要性

再请你运用对比设喻的方法,阐述学习要勤奋或谦虚

附板书设计:

《劝学教案集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