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琥珀》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琥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琥珀》教案1【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琥珀》。(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
三、指导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价值。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这块琥珀是透明的,一个苍蝇一个蜘蛛好好地躺在里面,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根毫毛。)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从这块琥珀,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从这块琥珀还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课文中哪一部 ……此处隐藏21751个字……/p>
过渡:你愿意亲眼看一下吗?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3、看形成和发现的动画。
(1)在看时老师有一个想法:请一位同学给动画配音,好吗?
(2)这位同学的配音很精彩,从大家的眼神中可以看出,这个动画也很形象。那么你认为形成这块琥珀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3)讨论: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a、小组合作学习。
b、交流汇报。
4、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形成这一部分,找找看,哪些地方最有趣?。
(1)自渎课文。
(2)交流。
点拨:琥珀的形成是这样具有戏剧性,难道这个过程是某个人亲眼目睹的吗?
5、科学家推测的依据?
①海滩上发现,说明地壳变动。
②圆形圈痕,说明它们挣扎过。
6、这一过程是科学家依据琥珀内两只小动物。
挣扎时留下的圆形圈痕及发现的地理位置,经科学的分析,推测而得来的。这就是这块琥珀的价值。其实每
块化石都有它的价值。我们看一个短片,看它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观看短片《化石的价值》)
三、拓展延伸
看了短片,知识更丰富了,但我们还有一个任务没有完成呢。请看大屏幕。(教学实录)我们先听听电视上同学是怎么说的,好吗?
(1)边听边思考。
(2)评价。
(3)听电视上的评价。
(4)看来我们从小就应该培养自己,认真观察,科学分析的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探寻到地球上更多的未知。我们心中的故事课下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