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窦娥冤》教案

时间:2023-01-13 01:12:17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窦娥冤》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窦娥冤》教案1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杂剧和关汉卿的基本知识;理解古白话跟现代汉语在词法上的一些异同

2.整体感知全剧,把握故事情节和结构

3.理清《窦娥冤》的戏剧冲突

【学习重难点】

1. 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2.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3.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学法点睛】诵读、探究。

【知识积累】

(一)有关元杂剧:

1.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

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2.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

宾白:即说白。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3.元杂剧的角色:

旦:女角色。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 ……此处隐藏31110个字……学生讨论:

根据结尾安排三大誓愿的情节,探讨本剧的浪漫主义手法。

六、概括主题:

学生明确: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七、分析语言特点:

《窦娥冤》一剧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课文中,凝练而又明白如话的说白,优美而又有节奏的的唱词,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集中表现了窦娥的怨与愤。不少古代白话,如只合(只应该)、怎生(怎么)等都表述得十分生动。科白等辅助手段运用的也很好,配合唱词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复杂心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八、【补充材料】

苌弘化碧六月飞雪东海孝妇典故的出处:

1.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2.六月飞雪出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

3.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九、作业:

根据所掌握的窦娥的性格特点,为窦娥写一幅挽联:

上联:贞洁敬孝,哀怨感天雪飞六月

下联:刚烈争抗,悲愤动地旱亢三年

《《窦娥冤》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