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大班教案集锦五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活动准备
图片、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二、欣赏古诗《登乐游原》,理解古诗大意
1.播放音乐,教师有感情诵读古诗
师:小朋友,老师念的这首古诗好听吗?我再来念一遍,说说你最喜欢的那一句,好吗?
2.教师再次朗诵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诗句
3.教师解释古诗大意这首古诗写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让我来告诉你!
傍晚时侯,诗人觉得心里不太舒服,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驾着马车车去登乐游原。等她登上乐游原的时候,他看到了夕阳,夕阳多么美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太阳马上就要落下了。三、品读感悟,分段理解诗意1.品读诗人心,理解前两句古诗。诗人何时驾着马车去登古原?心情怎样?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读读前面两句古诗吧。
出示图片,师幼共读。2.感诗景美,理解古诗第三句。介绍乐游原,登上古原,全城风光、景色都能看到,可美 ……此处隐藏4723个字……些影子?
大班教案 篇5教育目标:
1、欣赏作品,感受丰收的鱼景,初步理解上下重叠遮挡的关系。
2、尝试用勾、点、染的方法表现画面内容,体验合作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实物鱼若干、竹筐、盆。
2、捕鱼撒网的视频;音乐。
3、吴冠中作品《鱼海》;毛笔、墨等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实物(将竹筐中的活鱼倒进大盆中),激发幼儿兴趣。
“你们在哪里看到过这么多的鱼?”
“还有谁看到这么多的鱼会很高兴呢?”
2、播放“渔民捕鱼”课件,介绍画家与他的家乡以及作品的由来。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教师介绍作者画家爷爷吴贯中。
3、师生欣赏作品《鱼海》,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作品中上下重叠遮挡的关系。
“你们知道这里有多少鱼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的鱼能看到眼睛,有的鱼只能看到尾巴,有的鱼能看到肚子……)
“为什么有的鱼只能看到眼睛,或只能看到尾巴呢?”
(这里的鱼太多了,都上下重叠在一起了,所以画家爷爷给画取了个名字就叫《鱼海》,为什么叫鱼海呢?)
4、教师重点介绍眼睛和鱼背的画法。(勾、点、染)
“这幅画最亮得地方在哪里?”“那眼睛怎么画才最漂亮?”
“鱼背可以用国画中的哪种方法来画?”
5、教师小结,介绍写生方法。
“今天,我们几个小朋友合作,把我们这里很多很多的鱼画下来”幼儿合作写生“鱼海”。
6、幼儿自由创作(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7、相互欣赏展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