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中班教案范文10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 篇1【内容与要求】
1、运用“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进行8以内数数,提高目测数群和接着数的能力。
2、愿意根据游戏规则进行游戏,体验合作和竞赛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果园背景大图书、点数在5到8的瓢虫若干,展示板,分组标记
【设计思路】
本活动结合当前《在秋天里》的主题内容,通过秋天果树成熟时节害虫入侵果园的情节展开,引导幼儿寻找益虫(七星瓢虫)、赶走害虫(除七星以外的瓢虫),保卫果园。
数学活动逻辑性、概念性较强,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数数的方法,我将本次活动融入到有趣形象的游戏中。活动中我预设通过寻找七星瓢虫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创设两组竞赛赶害虫的游戏氛围来巩固新习得的数数的经验,并激发其竞争意识。活动中我预设通过目测数数分辨瓢虫,还帮助幼儿巩固关于有益瓢虫与有害瓢虫的科学常识,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在游戏的氛围中积累数数经验。
通过观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点数经验,所以有序数数对于我们班的孩子而言已 ……此处隐藏8231个字……春在大地上!"
活动反思:
在开展主题活动《春天在哪里》的初次谈话中,发现孩子们对春天已有一定的了解,经验较丰富,涉及了天气、植物、动物、人们的活动等几个方面。有几个孩子能用优美的语言去描述春天的美景,当问什么是芽?什么是冬眠?孩子们则难以回答。因此,如何根据幼儿当前的水平帮助幼儿去丰富经验,如何才能发挥幼儿寻找春天的最大能动性与创造性呢?
《春天在哪里》这个主题内容复杂、头绪繁多,如果按一个线索发展可能太偏又不利于幼儿整体经验的获得和积累,而且容易掉入传统教育的模式。基于对本班幼儿的分析和思考,我想是否大胆一些,用分组的形式来满足不同幼儿需要,几个线索同时展开,不仅能加快探究进程,而且能相互补充,让幼儿与同伴共同分享自己获得的经验?思来想去,我决定作这样的一次尝试。
中班教案 篇10材料准备:
卡纸2张;胶棒一支;剪刀一把;尺子一把;彩笔一支;胶条一卷;塑料饮料瓶1个。
制作过程:
1、将长方形卡纸卷成一个略大于瓶口的圆筒、将边粘好。
2、在卡纸上画一个圆、并画一条半径。
3、用剪刀将圆剪下。
4、沿半径的直线剪开。
5、用胶棒将圆锥的边粘好。
6、用胶条将圆锥与圆筒粘在一起、“火箭”就做好了。
7、将做好的火箭套在瓶口上。
8、双手用力挤压瓶子。
9、“火箭”立刻飞上天空后又落到了地上。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