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花牛歌》教案

时间:2023-01-05 01:11:46
《花牛歌》教案

《花牛歌》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花牛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花牛歌》教案1

教学目标:

1、赏析重点诗句,体味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3、感知诗歌的表达形式,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赏析诗句。

2、尝试仿写,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中我们通过对诗句中重点字词的品析,欣赏了两幅美妙的自然图画。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地领略一番。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学生分节朗读《秋晚的江上》,圈画不懂的地方。

2、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题目,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A、想一想:诗歌第1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引导学生认真朗读第1节,把握其中出现的景物以及它们的行动,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描绘画面时要善于发挥想象,描述要生动。

B、理一理: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预设: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可以补充。诗中描绘的景物有归鸟、斜阳、江、芦苇,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 ……此处隐藏4331个字……鸟、夕阳、芦苇

三、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代表作品:《旧梦》《卖布谣》等。1931年开始,刘大白闭门进行写作。1932年2月13日,刘大白静静地躺在钱塘路九号里的床上,与世长逝,享年五十三岁。

四、赏析诗歌

1、鸟儿要干什么怎没样的状态

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3、“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4、“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体会诗文的意蕴,找出情景相容的词句

倦鸟、驮着、翻翅、掉落、妆成。

6、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无比欣悦。

五、深入探究

1、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怎样的社会

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

2、在这样的情境下,作者是怎样的心情

流连景物、忘情山水,诗人瞬间高兴之感流露出来。

《《花牛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