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

时间:2023-01-02 01:12:02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常见的写作手法,用来帮助理解诗歌意思,从而养成独立的诗歌阅读能力。

2、在诵读、探讨过程中,初步接触和掌握诗歌品读的方法。

3、在阅读中形成对“十二月党人”和普希金的情感认同、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从而内化为自己独立的人格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诗歌的诵读。拟以独读、齐读、范读等方法,具体指导,加强体会,读出感情,读出自己。

教学难点:十二月党人及其妻子的价值追求。拟以品读诗歌、介绍背景、引发材料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离骚》节选,领略了屈原追求理想的执著信念,最后屈原在国家灭亡、理想幻灭之际,抱石投江。今天我们来看看外国人面对理想是怎样做的,学习普希金的诗歌《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板书)。

二、介绍作者。

投影(略)。

三、品标题,悟感情。

抓住“致”,致敬,尊敬(板书)

介绍“十二月党人”(下发材料)。

四、自由读,思感情。

我们从 ……此处隐藏2615个字……说出其中的含义。

(要革命就会有流血牺牲,就会有灾难。而在斗争中才会有胜利的希望。把“希望”说成是“灾难的姊妹”,表现出革命者的不屈精神和乐观态度)

(6)你认为本诗歌的基调是怎样的?

(是鼓励战友的诗篇,悲壮中充满乐观。这首诗歌写于特定的年代,表现出战斗者的豪情。虽然起义失败但诗歌的基调高亢,豪迈奔放,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5.诗文分析

(1)在开头部分诗人为什么要寄语那些“囚徒”要“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

明确:因为诗人知道,在矿井深处服苦役,犹如在地狱里挣扎,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才能支撑,肉体的折磨决不能是高贵的灵魂屈服。

(2)“你们的悲痛工作和思想的崇高志向”指的是什么?

明确:解放农奴,推翻沙皇暴政。

(3)“希望”对于“西伯利亚囚徒"和诗人来说分别意味着什么?(找出相关诗句说明)

明确:对于被流放的十二月党人而言,“希望”就是爱和友情,只要爱和友情仍在,他们就能战胜苦难,实现理想。在用希望激励战友的同时,诗人也用希望激励自己,他希望的是“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黑暗的牢狱会覆亡”,诗人向沙皇暴政发出了诅咒,预示了它的覆亡。

(4)为什么最后送上的是“利剑”而不是“鲜花”?

明确:因为这是写给战士的诗。

四、小结

这首诗写于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气氛,表现出战斗者的豪情。虽然起义失败,阴云笼罩,但是诗的格调高亢,壮志凌云,豪迈奔放,充满了必胜的信念。诗人以无畏而自由的歌唱,传递了对战友和同志真挚的感情。

五、布置作业

完成讲义课堂一部分内容

六、教后记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