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雷雨》教案

时间:2023-01-01 14:38:47
《雷雨》教案模板集合9篇

《雷雨》教案模板集合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雷雨》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雷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内涵。

2、揣摩潜台词的含义。

3、引导学生根据戏剧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重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戏剧语言

教学模式:

小组任务式(布置任务——分组讨论——合作发言——师生总结)

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及分析:

这种模式以学生活动和合作为主要形式,它适于篇幅较长、内容深刻的文章或作品。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既然主要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成为时间和课堂的主人。此外,课堂教学中也需要引入合作学习和讨论,学习中应发挥学生互帮互学的作用,可以取长补短,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实施这种模式,关键的一环是准确设置任务。在设置任务时,应注意三点:

1.设置的任务必须能揭示文章中心内容、主题思想,或对分析作品的人物 ……此处隐藏19025个字……

通过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是教学的重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由他们自组小组,开展分角色朗读。

“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是教学的难点,为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以及网络搜集资料,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汇总,开展辩论。

教学准备

教师:推荐搜集资料的途径、把学生搜集的资料汇总、整理、下发给学生,达成资源的共享。

学生:搜集资料、阅读剧本;选择、推荐朗读者和辩论者。

策略教法

运用诵读法、论辩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探究教学重难点; 借助多媒体、网络等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约1分钟)

(二)温故(约4分钟)

1、概述《雷雨》的情节

2、理解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爱情关系、血缘关系、阶级关系),进而了解矛盾冲突。

(三)知新(约20分钟)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约8分钟)

2、归纳人物形象(约12分钟)

(四)难点突破(约10分钟)

模拟辩论

正方: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

反方: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虚伪的

(五)总结评价(约3分钟)

1、过程评价(教师评价为主)

2、现场表现评价(师生讨论评价)

3、研究深度评价(教师评价为主)

4、综合素质评价(学生选举为主)

(六)课外拓展(布置作业)(约1分钟)

(七)结束语:(约1分钟)

《《雷雨》教案模板集合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