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2-12-30 23:36:18
【精选】语文教案四篇

【精选】语文教案四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教学难点

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介绍相关文学常识。

2、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课前准备〗在上课前,在大屏幕里放事先用FLASH做好的《父亲》这首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师】(激发情感,创设氛围)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歌词: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 ……此处隐藏11337个字……是四人经历相仿,都是怀才不遇,屡遭挫折。他们既想“入仕”为朝廷所用,又因理想不能实现而寄情山水;既愿为国尽忠,又不满黑暗的社会现实。矛盾的心理使他们尤其向往那个与世无争、人人劳动、自食其力的幸福社会。共同的经历和理想使他们像渔人、樵客、隐士、神仙一样依恋着山水,共为“名山知己”。在表达方式上,作者借用前代诗人轶闻逸事,融入作者的自我感叹,较之直书桃源社会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如果说上联作者极赞桃源仙境,突出其美好的话,那么下联作者则控诉战乱的现实,突出其黑暗。“五百年问今何世”,切《桃花源记》中桃源人对武陵渔人的问语,增加了桃源的真实感。“鹿亡秦、蛇兴汉、鼎争魏、瓜分晋”十二个字,展现了一幅幅历史画卷。在五六百年的时间里,经过了秦、汉、魏、晋四个朝代,每个朝代的兴衰更迭,无不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胜者笑,败者悲,无辜的人们则只有哭泣,真是可悲可叹啊。这更进一步衬托了桃源的美好,揭露了权贵争相倾轧、尔虞我诈的社会现状,反映了人民追求光明,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最后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借“桃花”之口说出了自己对现实社会失望和嘲笑的思想感情。

此联虽较长,但层次分明,对比强烈。上下联各用首句引领下文,按照时间顺序一气哈成,感情起伏有致,对仗工整。全联用典贴切,每个分句有典故,但不显僻涩,不见堆砌,不仅满足了对联字少意深的要求,而且表达了更深的意境。

七、教学小结

1、学生就《桃花源记》和《桃源与沅州》的主题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2、教师总结。

八、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2、课外阅读沈从文的《边城》或《湘西散记》,完成一次阅读笔记(500字左右)。

《【精选】语文教案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