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核舟记教案

时间:2022-12-29 10:09:27
【实用】核舟记教案3篇

【实用】核舟记教案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核舟记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核舟记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我过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雕刻技艺,增进对我过古代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习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说明事物的写法。

3、 了解课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如果有人告诉你,在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F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你—定觉得很惊奇吧?这就是我国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微雕艺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核舟记》,就是远在几百年前我国民间艺术中精湛绝伦的微雕技艺的精彩展示。(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 正音:罔 贻 黍 糁 褶 篆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起(1)翻译(朗读句子—逐字解释—将该句直译成现代汉语)(2)概括第一部分的内容明确:交代核舟的作者及其精湛的技艺,并点明核舟的主题。

4、 学习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分述(1)翻译(方法同上)(2)思考:这4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船的哪些部分,这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明确:空间顺序:船舱——船头——船尾——船背(3)细读第3自然段,感受核舟上所刻人物 ……此处隐藏5296个字……说“楫左右舟子各一人”,而后分说,从“居右者”说到“居左者”。

五、课文分说部分不是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而是按船的中部、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描述“核舟”上的景物。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有什么好处?

先写船中间的船舱部分,叙述它的窗子数量、位置,特别点明右窗扇上刻的是苏轼的《后赤壁赋》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两句,左窗扇刻的是《前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两句,和第一段末句的“大苏泛赤壁”相照应,突出了雕刻品的主题。

六、具体地介绍了这么多的内容,船上的人物、情景说得清清楚楚,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却只用了四百多字-——文字上有什么特点?叙述跟描写结合,语言精炼、简洁、周密、生动。

七、课后作业:

1.仿照本文作法,选取家中的某一工艺品,作简要介绍,完成在自写本上。

2.做练习三。

备用资料:

魏学伊生于1566年,卒于1625年,其所得之核舟为王叔远1622年(天启壬戌年)所刻,为王氏晚年所刻。 当第一个中国明代科学家徐光启,(1562年生,1633年卒)在他的有生之年终于用洋人的望远镜观测到日食时,这也就标志着放大镜将给中国人的微雕艺术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这样“贵值兼金价”的工具,是绝不会很快用在工匠艺人之手的。因此,微雕的真正意义上向“微小”的革命,当在放大镜普及之后。 王叔远雕刻核舟时,没有使用放大工具,全仗目力。

板书设计:

核舟记 (魏学?)

核舟之小(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对比??容量之大(物杂人多;刻画精细;匠心布局、栩栩如生、形神兼备,各具特色,意趣盎然

奇巧、灵怪

教学后记:

《【实用】核舟记教案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